时尚魅力:
张曼玉是华语明星走向国际时尚舞台的先行者,早于20世纪90年代已开始与欧美时尚界人士合作,并在21世纪初期成为华语明星接轨国际时尚界的标志性人物,尤其在巴黎高定时装周,世界高端品牌全球代言以及世界著名摄影师合作方面堪称华语明星的“开山鼻祖”。
张曼玉是第一位踏上巴黎时装周T台走秀的亚洲影星,其中1998年(Hermes秋冬系列)和2000年(Scherrer)两次为巴黎Haute Couture(高级定制服)走秀,2003年为巴黎Scherrer Haute Couture品牌T台压轴,这不仅在亚洲影星中绝无仅有,在欧美明星中也十分罕见,张曼玉自此奠定其东方时尚ICON的地位。2004年息影后的张曼玉未再踏上T台,但欧美大型时装周如Lanvin,Givenchy,Chanel,Dior等品牌大秀仍可见其身影,但多是应朋友之邀以贵宾身份捧场观秀,而年龄渐长的张曼玉也更为随性,出席时尚活动时常素颜便装,如2012年T恤皮裤骑着巴黎家中的自行车前往巴黎时装周。
张曼玉是最早成为世界高端品牌全球代言人的华语明星之一,也是最早为Louis Vuitton(LV)担任专辑模特(秋冬系列,2004,春夏广告,2005)的华语明星。张曼玉曾为玉宝腕表(Ebel),Poltrona Frau(意大利家居)和玉兰油(Olay)全球代言。2004年佩戴麒麟珠宝葫芦坠饰夺得戛纳影后,由此将麒麟(Qeelin)品牌推向国际。2008年成为伯爵品牌(Piaget,珠宝及腕表)130年历史上首位全球形象大使,同时亦为连卡佛(Lane Crawford)全球代言(广告大片投放美国Vogue等高端杂志)。此外,张曼玉还曾为国际铂金协会代言,并成为开创与汽车品牌(奥迪,2008)合作的中国女星。张曼玉除时尚代言外,自己也凭兴趣参与著名品牌的创意总监工作。
获奖最多:
张曼玉迄今在十一个国际电影节中获得个人荣誉,其中四个为国际A类电影节,另有国际影展特设“张曼玉电影展映”表达敬意,此外她先后担任过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和马拉喀什国际电影节评委。
张曼玉是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迄今唯一的亚洲双料影后。其于1992年2月凭借电影《
阮玲玉》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成为中国影史首位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演员荣誉的华人。2004年5月凭借电影《清洁》成为亚洲影史首位戛纳国际电影节影后,也是戛纳影展历史上第二位由评审团全票通过的影后(首位是伊莎贝尔·于佩尔)。5月23日香港特首董建华亲发贺电祝贺其封后戛纳,并表示“她在享有这么崇高国际声誉的电影节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振奋的。”
张曼玉迄今保持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演员荣誉及主演影片获奖项目最高记录。其于十三年间(1989-2001)共十次获得两奖的最佳演员荣誉(金像影后五次,金马影后四次,金马女配一次),其中《
阮玲玉》,《
甜蜜蜜》和《花样年华》三次拿下金像金马双料影后,在第12届金像奖中出现双提名而获奖的情况(《
阮玲玉》击败《新龙门客栈》)。此外她还曾蝉联金像奖影后(16届,17届)以及连续三年获得金马奖演员荣誉(26届-28届)。影片方面,《
甜蜜蜜》获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九项大奖,为目前最高纪录。《人在纽约》和《滚滚红尘》分获第26届和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八项大奖,为目前最高纪录。
暂别影坛:
2004年电影《清洁》和《2046》公映后,处于事业巅峰期的张曼玉激流勇退,一直没有主演任何新戏,进入了“半隐退”状态。多年来虽然不断有大导演,大制作找上门来,张曼玉却都一一婉拒,其中包括《让子弹飞》,《满城尽带黄金甲》,《南京!南京!》以及巴黎卢浮宫参与制作的《脸》等电影。多年来,张曼玉也曾碍于人情客串了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后戏份删剪),英国导演艾萨克·朱利安的《万层浪》以及夏永康导演的《全城热恋》,但亮相不过三分钟。除此以外,张曼玉没有出现在任何电影中。面对媒体的不断追问,张曼玉坦言自己并非故意这么多年不拍戏,只是觉得进入了人生新阶段,想要更多享受生活,等待真正属于自己的片缘。
息影后的张曼玉常年往来于亚洲和欧洲,生活居住于四座特色各异的世界都市(香港,伦敦,巴黎,北京)。张曼玉曾对记者笑言:“我喜欢去到哪里都享受家的感觉,所以四处安家”。早于1998年张曼玉与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结婚后搬到巴黎居住,在这个浪漫之都享受了一段“家庭主妇”的快乐。张曼玉居住巴黎期间,每天弄弄家务做做饭,出门则骑自行车或坐地铁,度过了一段不同于在香港做明星,却十分自由快乐的时光。然而不久后为了拍摄电影《花样年华》,张曼玉不得不离开巴黎很长时间。张曼玉坦言婚姻受到工作影响,跟丈夫长期两地分居是感情转淡的客观因素,加上自己喜爱自由的性格,最终在2001年底离婚。2007年张曼玉与建筑师男友移居北京,大气和历史悠久的首都给张曼玉留下深刻印象,因成长于不通普通话的环境,张曼玉的普通话最初不好,但居住北京多年后已有进步。张曼玉表示北京人豪爽大方,自己在北京生活得很舒服,而故宫,长城等地已去过很多次。2012年5月张曼玉向媒体证实现是单身,但依旧享受自己的自由生活。
无论居住在哪里,张曼玉都喜欢感受和融入当地,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她表示生活中不会还做明星,那样离人群太远,也离现实社会太远。十多年来媒体和大众常常捕捉到张曼玉素颜便装逛街,逛超市的情景。居住巴黎的张曼玉会骑自行车四处游走,会去菜市场买菜,享受亲自下厨的快乐。居住北京的张曼玉会坐地铁穿越城市,会去串胡同,登长城,学北京话。“明星只是一时,演员才是永远”,这是张曼玉二十年前对自己的定位,她说当你放低自己,生活的快乐才会悄然而至。
中秋龙女:
张曼玉于1964年9月20日(龙年,中秋节)生于香港,家中有一姐,父母均为上海人。1973年,八岁的张曼玉随全家移居英国,青少年时期在英格兰肯特郡度过,中学就读于英国圣埃德蒙学校。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鲜有亚洲人身影,张曼玉是学校里唯一的东亚人,曾遭遇强烈的排外和歧视,最初的异国生活常在哭泣中度过。张曼玉从小家教严格,虽身在异国母亲却以传统方式严加管教,做错事情会挨鞭子。其16岁时曾在伦敦当过书店店员,那时的理想是做化妆师或发型师,因此返港前申请了伦敦时装学院。张曼玉的父母早年离异,其随母亲生活,性格十分独立,而正是母亲的教养和威严令其懂得坚持正确的事,成长为一个好人。张曼玉坦言骨子里是个含蓄的中国女人,但一些习惯和想法受到欧洲的影响。这段特殊的少年经历深深影响了日后那个既可以身着旗袍摇曳生姿,又可以随心所欲自在生活的张曼玉。
从心所欲:
“与其说她是个传奇,不如说她是认真生活的真女人。在镁光灯的追逐下,她一次次在人生转折点选择放弃,找回那个更自由,更洒脱的自己。”——2012年《悦己》
“优雅”是外界对张曼玉的一贯形容,或指其外观姿态,或指其谈吐气质,但张曼玉却对“优雅”一词有着独到的看法——即以“优雅”的眼光来选择自己的生活,率性真实地活着即是优雅。张曼玉曾经笑言自己频繁往来于世界各地,家人都经常不知道她在哪里。十多年来,她习惯于穿梭在不同的地域,悉心经营着惬意而新鲜的生活,因为她骨子里喜爱自由洒脱,即便是热爱的电影事业也不能箍住她。她说:“学会调整生命的优先级,总共花了我四十年。”而如今,她俨然已成长为真正懂得“过生活”的人。
“四十岁后我突然多了些人生思考,觉得人生不应该只有拍戏。每天待在片场里,外面发生什么都不知道,像个白痴一样。我觉得是时候应该停一停,去真正感受生活,丰富自己的见识和兴趣。我不希望到了八十岁,自己连走路都成问题时后悔年轻时候怎么连地下铁也没坐过?我现在基本是想到什么,就会尽量去满足自己,什么都想尝试,感受更广阔的世界。如果现在还不去做这些,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我已经年龄不小啦。”
因为张曼玉顺从心底的直觉,这似乎是她无可更改的命运。改变她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都伴随着迁徙:第一次是17岁从伦敦返回香港展开演艺事业。第二次是32岁那年她放下名气,金钱和家,拿个皮箱离开香港去了巴黎,张曼玉在那段时间里停止拍电影,也经历了结婚,离婚。但她的自信心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做人随遇而安,顺其自然跟着走便好了,遇到机会的时候不要让它溜走。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我想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和乐趣吧,时间就是一切的答案。”
拒绝好莱坞:
早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好莱坞制片公司已开始与张曼玉接洽工作。但张曼玉对好莱坞商业大片并不盲目迁就,在1998年12月接受美国CNN电视台连线采访时,即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谨慎态度。
多次谢绝好莱坞电影:
2004年11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专访为什么张曼玉不是好莱坞明星。文中提到张曼玉曾谢绝《艺伎回忆录》,《X战警2》等好莱坞电影邀约,对此她给出理由:“如果我开始拍这样的电影,他们不会以我为荣,我会觉得自己好像在欺骗他们。我不希望半个世界的人觉得我在欺骗——我们有13亿人,而我在乎这个。有比拍好莱坞电影更值得我骄傲的事情去做。”(原文:“If I start making films like that,they won`t be proud.I`d feel like I was cheating.And I don`t want half theworld -- we have 1.3 billion people in China --to know I`m cheating.Thatmatters to me.I have more pride than that.”)
2007年4月10日,英国《独立报》刊登专访为何这位亚洲明星离银幕而去。文中提到张曼玉少时在英国求学曾遭受强烈的排外和歧视,她说那是她感觉很疏离的时期:“我变得非常自卫并对自己的文化产生防卫意识,直到现在仍是如此。我接到过一些陈词滥调的中国角色的好莱坞电影邀约。这些我都不会接受,因为如果我真的拍了,我会觉得我背叛了自己的人和自己的文化。”
不拍出卖自己文化的电影:
1992年,27岁的张曼玉依靠演绎文艺气息浓厚的中国传统女性角色走向国际影坛,她身上特有的优雅气质曾令许多人为之着迷。法国导演阿萨亚斯认为张曼玉的文艺特质容易被文化深厚的欧洲接受,却很难打动以自身意识形态为绝对主流的好莱坞。时至今日,东方文化与亚洲演员在好莱坞眼中仍然只是从属,从不曾真正进入美国的主流视野。唯有功夫是华人演员打动好莱坞的手段,又或许拍摄美国人眼中的东方色彩电影除外,但这是否是真正的东方魅力值得商榷。张曼玉清楚明白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如果为了名气和金钱开始滥接好莱坞商业大片,无疑是在背叛自己,欺骗影迷。
2010年张曼玉在英国导演艾萨克·朱利安的作品《万层浪》中客串“妈祖”时表示:希望越来越多人喜爱中国元素。她期待更多华人影星闯进国际影坛,但自己不会去演消遣文化的角色。相比可以快速提升知名度的好莱坞大片,欧洲小制作文艺影片反而对她更具吸引力。她坦言自己并不眼红拍摄好莱坞电影的机会,因为那里适合她演的角色很少,所以不一定去追求在那里的成功。
重金摇滚:
张曼玉一路走来可谓不断内化修养,如果说电影历程让她实现了从青涩稚嫩到气质魅力的蜕变,那么2004年息影后的潇洒人生则实实在在践行着“做自己”的理念。低调,自然,率性,真实成为张曼玉为自己张贴的标签,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兴趣的追求从不曾因年轮逝去,容颜衰减而褪色。
息影后的张曼玉不曾闲下来,音乐是她目前最大的兴趣,无论是作词还是作曲,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她看来充满乐趣。早在2004年的电影《清洁》中,张曼玉饰演一位摇滚歌手,并在电影中主唱了四首英文歌,由此开始了音乐之旅。张曼玉表示这些年跟随一些欧美音乐人制作摇滚乐,学会亲自作词作曲,感受不一样的新鲜感。摇滚音乐对她而言如同一种释放,向人们展示出以往极少展现的狂野一面。
现实生活中的张曼玉低调从容,但表演世界里的张曼玉却十分张扬个性,尤其近些年在寻找个人音乐风格的道路上时常无拘无束乃至离经叛道地前行,从外观打扮到气质特色颠覆了早年在影坛给大众留下的既有印象。2012年10月,张曼玉在Vogue杂志120周年庆典晚宴上首次献唱自己创作的《Visionary Heart》(幻影之心),硬摇滚的味道和沙哑低沉的嗓音被网民热议为“黑嗓”,“玛丽莲·曼森”。至于外界对她发型凌乱抑或身材消瘦的说辞,张曼玉虽未一一回应,但在多年前曾对媒体表示不那么介怀外界眼光,“好的坏的都是做自己”。她曾说欣赏
麦当娜,原因是“敢于做自己,不断向前走,不怕别人说什么。”Vogue服饰与美容杂志在2013年5月号推出了张曼玉与摇滚乐的专题时尚短片,年将知天命的张曼玉抱着David Bowie(大卫·鲍威)的吉他,以特有的姿态向偶像致敬。
影史贡献:
20世纪末期香港最具代表性女演员——张曼玉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成长起来,历经香港电影的辉煌,衰退以及合拍片时代,与香港同时期的绝大多数主要导演和演员均有银幕合作,期间横扫港台地区电影大奖,可谓20世纪末期香港最具代表性女演员。张曼玉在港产片盛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的20世纪80年代打拼跻身实力派,在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与香港新浪潮导演合作诸多经典,至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陷入低潮后依旧贡献经典之作(《
甜蜜蜜》,《花样年华》),并在香港回归后成为最早主演两地合拍电影的香港演员(《宋家皇朝》,《英雄》)。
中国文艺影星走向国际舞台的先行者——华语文艺电影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进国际视野。1992年2月,张曼玉凭借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片《
阮玲玉》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斩获影后,这是华语演员首次在国际顶尖电影大奖中获得最佳演员奖,成为中国文艺影星依靠本土作品走向国际舞台的先行者之一。张曼玉此后于1996年短暂赴法国发展,先后主演了三部具有欧陆人文气息的影片,并最终在2004年凭借法语片《清洁》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影后以及提名凯撒奖(法国电影最高奖)。同一时期,张曼玉亦在华语影坛大放光彩:《
甜蜜蜜》成为香港影史最成功的爱情文艺片之一,《花样年华》则在西方影评界备受关注,成为西方视野中评价最高和口碑最好的华语文艺片之一,《英雄》拉开了中国商业大片的帷幕,成为首部在本土打败好莱坞商业大片并席卷海外票房的国产电影。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张曼玉多次受邀担任国际电影节评审,出任海外颁奖典礼嘉宾,并在国际时尚领域率先为华语影星开辟道路,由此跻身国际影星行列。
社会职务:
993年-1996年,任香港演艺人协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
2007年-2008年,任奥迪英杰汇形象大使。
2010年至今,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中国大使。
戏路宽泛:
张曼玉出道至今拍摄80余部电影,涉及文艺片,动作片,古装片,喜剧片等多样类型,成功塑造了千差万别的性格形象,如《旺角卡门》中的清纯可人,《
阮玲玉》中的绝望悲戚,《新龙门客栈》中的风骚泼辣,
《东方三侠》中的豪爽帅气,《青蛇》中的妖娆魅惑,
《东邪西毒》中的悔恨落寞,《
甜蜜蜜》中的世俗真挚,《宋家皇朝》中的沉稳庄重,《花样年华》中的雍容典雅,《英雄》中的冷艳孤高等,特色各异的角色展现了她宽泛的戏路和极强的可塑性。
演技精湛:
国际影坛最顶尖的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迄今已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能够问鼎两次以上影后荣誉的女演员全球不足二十位,其中半数为奥斯卡影后,而张曼玉是唯一入榜的亚洲女演员。
王家卫曾评价张曼玉具有亚洲演员最好的肢体语言。即便是些小角色,如
《东邪西毒》中的凭窗独白,《2046》中的惊艳回眸和《全城热恋》中三分钟哭戏均展现出“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娴熟演技。
张曼玉是一位能在银幕上将中国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形象都完美诠释的演员。她塑造过《新龙门客栈》,《青蛇》,
《东邪西毒》中经典的古装形象,也演绎过《客途秋恨》,《滚滚红尘》,《
甜蜜蜜》中个性的现代角色。一部《
阮玲玉》借助中国经典女影星的形象征服国际影坛,让其折桂柏林影后。一部《花样年华》凭借精彩的“旗袍秀”让世界看到中国女性含蓄内敛的古典美。一部《清洁》则又颠覆她既有的东方女性形象,西式的风格和西式的表演再次征服国际影坛,令其折桂戛纳影后。
热爱电影:
电影是一张请柬,能开启她内心的丰美世界,她将自己的青春,自己最美好的时候,真心诚意地奉献给了电影。
从十八岁登上领奖台,二十五岁获封影后,张曼玉凭借自身努力逐渐成长为香港影坛黄金时期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员,创造了华语影坛封后次数的奇迹,创造了华人演员在国际影坛封后的记录,并以时光雕琢的内涵和气质在戏里戏外都感动着观众。
2004年张曼玉夺得戛纳影后达到事业巅峰期,随后大制作纷至沓来,她却头也不回地选择了息影,那年她正好四十岁。事实上她在事业红火时期就曾一次次放弃拍摄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机会,完全没有乘胜追击的意愿。对她而言,自在生活才是永恒的第一,电影则是她真实人生的一部分,那份热忱并非来自于一箩筐各式各样的大奖,她不愿把那变成自己的束缚,变成纯粹的工作任务。
面对记者不断追问是否从此息影,张曼玉表示:“拍了这么多电影,尽量不去重复演过的角色。假如今天人家找我拍戏只因我是明星,我会抗拒及担心未必真的会拍好。我需要对对方很有信心,他会善用我,了解我。好像清洁这部戏,我一点不用担心戏中是“残样”,我常要求化妆师涂黑点那两个黑眼圈,愈黑愈好,因为我有信心这部戏的质素。现在再叫我拍如Pretty Woman这种片子,我会觉得尴尬,再做
阮玲玉,才25岁,不成,不合理嘛!”
2007年时尚芭莎对张曼玉的性格及其在巅峰期息影并勇于尝试不同领域事物作出如下评论:
“她的性格大情大性,喜怒形于色。她的表达很简单,很直接,很鬼妹(洋妞),说话会蹦出英文。这些,都很西方。但是,她一直在说“我们中国”,“我们中国”。就是在这样的表象下,张曼玉时刻不忘“我们中国的电影”,她的那种思考和忧虑,认真而迫切,而她的自豪和骄傲,丝毫不加掩饰。”
“任何一个成名的艺术家,必然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但是成就一个人的,往往也是限制一个人的。如何面对自己的上部作品和下部作品,会是每个艺术家的困惑。因为无论变或不变,都要失去原本的一部分拥护者。声名越大的艺术家,面对的困境也就越大,迈出一步所需要的勇气也越大。张曼玉曾在自己的定位中将“大胆”作为第一:当她发现所谓的“完美”已经成为一种模式,苍白无趣的时候,她认清时代的真相,敢于回到最初的最初:一个赤裸裸的自己。她舍弃了外表的完美,取得了汹涌的内心,强大的精神能量。”
泰然老去:
“I am 42,I live as 42.You dare to be you.”(我42岁,便活得像42岁,勇于做自己)
“年纪对我已经不是太大的障碍,我不觉得要让年龄来控制我。”张曼玉表示,有些事情无关年龄,她很有自知之明,不会还扮成年轻女孩子。“听人家说属龙的人,不会去想怕或不怕,我就是很凭直觉去决定事情,也很有胆量,跟随我的直觉。我始终觉得,不敢变动的人,不会发现路的转角处,可能就藏着一个惊喜等着你。”
30岁的张曼玉由青春走向成熟,做事更加负责,不过仍带着少女的天性,喜欢打扮漂亮,喜欢别人说自己年轻。40岁的张曼玉由成熟走向智慧,40岁便活出40岁的潇洒与魅力,她说“年纪大有年纪大的好处,成熟会有更多人尊重你的想法。在生活中做自己,真实地代表自己的年纪,一点压力都没有...我曾见
奥黛丽·赫本60岁的照片,觉得很美,因为她不紧张,不着意,顺其自然。”张曼玉曾对记者表示拍戏化妆占据了她前半生大量时间,如今学懂将时间留给更多有意义的事。
2010年张曼玉在威尼斯电影节接受新浪娱乐专访时谈到对于年龄的看法:“亚洲人比较介意老这件事。我小时候在英国长大,然后在巴黎生活了十年,那里的人没有这种观念,所以我吸收了一些他们的想法。老不是一个问题,只要你做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每天有意思,就没有20岁或40岁的问题。但是回来亚洲就会有这些压力,会听到别人说,哇,这么老了!当然中国人很介意老,可是这是不好的。每个人都会老,为什么非要年轻,没有皱纹才算是美呢?人不是一定要美,而是要有意思,做人做事有意思。我觉得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费人生。美要加上滋味,加上开心,加上别的东西,才是人生的美满。”如今的张曼玉活得洒脱,对她而言,“美丽无关年龄,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每天做着喜欢的事,自言不会把自己搞年轻,只愿优雅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