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明星  |  明星列表  |  分类明星  |  最新主题  |  精华主题  |  热门主题  |  视频主题  |  排行榜  |  我与明星  

凯凌明星网>大陆地区>演员>姜文>明星档案

|||||排名第443位  我要报料!

轶事: (提供资料)


国际交流:

1992年03月  应美国政府对全世界杰出青年人才项目的邀请前往考察访问,这趟行程中他会见了
马丁·斯科塞斯,奥利弗·斯通,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导演。同月,姜文到《纯真年代》片场探班,
斯科塞斯鼓励姜文做导演。姜文回国后,斯科塞斯给姜文寄来了《愤怒的公牛》和《出租车司机》
的手稿,分镜头剧本。
1995年10月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制片公司会见了美国导演昆汀·塔仑提诺。同月,姜文在《秦颂》剧组
接见了前来探班的昆汀·塔仑提诺。
1997年11月作为在电影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受意大利电影文化界的邀请,参加在意大利
五大城市举办“姜文主演,导演个人电影回顾展”。
2003年05月赴法国应邀出任第56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评委,并与史蒂文·索德伯格等评审团
成员进行了交流。
2006年06月出席上海国际电影节,对话吕克·贝松。
2009年06月出席上海国际电影节,对话丹尼·博伊尔和史蒂芬·戴德利。
2010年08月接见了低调来华旅游的罗伯特·德尼罗。
2011年01月作为形象大使到巴黎香榭丽舍大道27号的高蒙电影院,参加首届法国中国电影节,
并与法国同行及影院观众进行了交流。
2011年04月周韵,马珂赴美参加了第10届纽约翠贝卡电影节,电影节主席罗伯特·德尼罗还邀请姜文
到家中做客。同月,姜文携妻子周韵拜访了马丁·斯科塞斯,斯科塞斯带姜文看了一些电影方面
的新技术,并将视觉特效公司PIXOMONDO推荐给姜文。
2012年04月在第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之际,与詹姆斯·卡梅隆在当天中午进行了会谈。
2013年08月受邀出席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出任主竞赛单元的评委。
2013年10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德国电影节,在台上对话沃尔克·施隆多夫。
次日,姜文在《一步之遥》剧组接见了前来探班的施隆多夫等电影人。
2013年11月《一步之遥》的北京拍摄基地接见了前来探班的阿方索·卡隆
2014年01月《一步之遥》的北京拍摄基地接见了前来探班的奥利弗·斯通。


生活逸闻:

起名:姜文在出生时,由于父亲不在身边,母亲此前又没给起名,于是接生医生就给他起了“姜小军”这个名字。直到姜文10岁时,姜文的姥爷想让淘气的小军文一点,才把名字改为姜文。
显老:姜文15岁那年有一天经过一个美术馆,远处一个“解放军叔叔”朝他跑来,他正纳闷的时候,对方居然问他:“叔叔,请问现在几点了?”
入学考试:1979年,中学毕业后的姜文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但没被录取,寄来的公函里勉励他“安心工作,安心学习”。1980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时,形体老师和声乐老师都觉得他在这两个方面差强人意,两位老师就问当时负责表演考试的老师张仁里:“如果您觉得可以,我们就打及格,让姜文通过。”张老师认准姜文是个好苗子,就说:“留下吧!”
打官司:1997年,沈阳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擅自更改文案内容致使完成的太空酒广告片不能使用”为由,将姜文告上法庭。太空集团要求姜文退还部分酬金150万元,并承担利息损失。1999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沈阳太空集团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原告沈阳太空集团不服,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00年6月2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英雄救美:2002年6月20日,刘晓庆因偷税漏税罪被逮捕。当晚,姜文拜访了一帮法律专家,并请他们帮忙推荐有能力的律师,随后组建了四大律师辩护团。2003年8月16日,刘晓庆获得取保候审资格,结束了长达422天的非常生活,并在3个月内补交了800多万的税款。

工作轶事:

靖国神社:在筹拍《鬼子来了》期间,姜文和该片编剧曾赴日搜集资料,挑选演员。在这一行程中,他们曾前往过靖国神社的对外开放展厅。一些媒体对此进行恶意炒作,引起了国内舆论界的轩然大波。姜文回应:去过和参拜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事情,就好比杨子荣也上过威虎山,但上过威虎山的不一定都是土匪。
禁映:由于没有通过审委会审查,《鬼子来了》至今未能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电影审查委员会认为:影片违背历史,没有严格按照电影局的意见修改剧本,突出展示和夸大了中国百姓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不仅没有充分暴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反而突出渲染了日本侵略者耀武扬威的猖獗气势,由此导致影片的基本立意出现严重偏差。影片多处出现污言秽语,另外还有女性的裸露镜头,整体上格调低俗,不符合《电影审查规定》的标准。
辞演:在《霸王别姬》的拍摄前期,陈凯歌曾为段小楼一角找到姜文。姜文在看过剧本后,却表示希望能出演程蝶衣。由于和导演看法不统一,姜文拒绝了《荆轲刺秦王》中饰演秦王的片约。因戏份过少,姜文拒绝了《英雄》中饰演秦王的片约,而选择了同期开拍的《天地英雄》。姜文拒绝了出演《云图》男二号的片约。
停拍:在《理发师》前期拍摄阶段,姜文与导演陈逸飞因修改剧本等问题出现分歧而导致中途停拍,停拍时间长达两年。在《陈赓大将》拍摄期间,姜文曾因修改剧本等问题与导演韩刚出现分歧导致中途停拍,停拍时间长达一年半。
超支:《阳光灿烂的日子》后期投资严重超支,姜文搭光了自己所有的钱。《鬼子来了》拍摄时严重超支。《太阳照常升起》拍摄时严重超出了预算。最后,姜文和他的家人们都掏了腰包,姜文导演加演员的片酬1000万没有拿,弟弟姜武出了七八百万,妻子周韵出了400多万。

关于姜文及其作品的文章:

姜文电影中的作者痕迹

前言
姜文作为导演拍摄的四部电影用影像画面和故事内蕴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中国独立电影人的内心世界。四部电影,四种历史故事,四组不同人物,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导演,作为一个“电影作者” 的独特叙事风格和艺术表现力。姜文的电影从来都是要由他自己参与编撰剧本,将故事烙上自己的印记,让故事与他的个人风格产生交集,与他的经历和偏好产生交融。
一.话剧艺术样式对电影风格的浸透
《鬼子来了》作为一部黑白为主色调的电影,就更加注意光影的运用。尤其电影中的室内戏比较多,这就使得画面的景别受限,姜文也刻意的营造着一种老电影的感觉,使画面的暗影部分较多,这就减少了对背景的要求。当神秘人将鬼子和汉奸交给马大三后,他与村子里的男人们商讨的这个场景,就有明显的话剧的艺术特点:人物面部的特写,摇曳不定的灯光中夸张的表情,黑暗的环境,这就与话剧表演中的追光效果相同,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画面人物形象比较清晰饱满。在之后的段落中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每一次的村民“聚首”都是相同的表现手法。当把鬼子和汉奸抓到碉楼下面的暗道后,马大三去找“六爷”唱念做打的一出好戏也在上演了,马大三和六爷商讨的过程以及六爷到暗道准备砍头的情节都有很强的形式主义风格,这也是话剧艺术样式的表现手法。
在他的电影中对话剧元素的运用并不是偶然,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梁老师被打住院时墨镜女的表白,那夸张的表演,疯狂的台词都带着话剧的影子。《子弹》作为他最新也最卖座的电影,依然没有摆脱对话剧元素的依赖。电影中的许多场景依然沿用了话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最经典的“问话”桥段中,移镜头在四兄弟间游走,前景明和背景暗,台词中的冷幽默和画面的明暗强烈对比,就好似在台下看话剧般真实。
二.电影符号作为意指的风格化叙事
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拉开帷幕的第一个画面就是表现毛主席雕塑的不同侧面的镜头,穿着绿军装打着腰鼓的解放军,绿皮大卡车,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伴着这些镜头的是慷慨激昂的赞颂毛主席的红色革命歌曲《毛主席,革命战士敬祝你万寿无疆》,这些标志性的电影符号是对故事发生的时间的限定。“蓝色工装”和“绿色军装”的群架事件,既是对“文革”时期工人阶级和军队间关系的隐喻,也说明了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那是人性被压抑却又无比亢奋的“红色年代”。姜文童年里充斥着“文革”的记忆,使得他在自己的电影中加入了关于这个年代的很多私人化的记忆标签。
对于姜文来说,在电影中运用“符号”叙事已然成为一种个人风格,在《阳光》中频频出现的毛主席头像,在《太阳》中也同样用来支撑电影的叙事年代。梁老师“被流氓”的段落加入了样板戏《红色娘子军》里的片段,这在电影中也是作为“电影符号”出场的,其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特定符号所指示的时间联系起来。红色经典所蕴含的对于革命政治的宏大叙事在这里被轻而易举地解构了,在姜文大胆的音乐调侃中,那个禁欲时代人们情与性上的饥渴昭然若揭。对“文革”的记忆和他的生活阅历让他在表现这个年代的故事情节时游刃有余,他将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记”转变成电影中的一个个叙事符号,观众在解读这些符号的同时也在回忆自己人生过往中的那段记忆,电影文本和观众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鬼子》开篇就将时间地点给予了明确的提示:1945年,华北。这个时间正处在抗日战争的最后时期,同年9月,日本天皇签署了投降书。而故事发生的地点 “挂甲台”,更是昭然若揭的隐喻。在电影中姜文所要传达的同鲁迅《阿Q正传》中所揭示的情感是一样的。对国人的愚善,对战争的本质,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塑造下的民族劣根性以及日本武士道精神都做了深刻的注解。不同于一般的战争片,他将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宽仁厚德,变成以怨报德,以惨烈的悲剧性结果消解了布满讽刺与批判的喜剧性剧情。
在电影《子弹》中,这种将“符号”作为意指的风格也展现了其魅力。“马拉列车”构成了整个故事的封闭式结构,它所隐喻的即是马列主义,马邦德却借用马列主义“发财”,途中被张麻子所劫,张麻子的初衷亦是要进城赚钱,而后才转为“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道路。但是孤胆英雄的“闹剧式”的革命并未给人民带来新的生活,马拉列车也是对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改革中的新旧杂糅的隐喻,旧时代的“脚力”和新时代的交通工具结合,只能是“四不像”。电影中自身的“符号”意指也很值得玩味,在意指的同时又带着调侃和幽默,就如“六爷”和“夫人”的墓碑,墓碑的外形脱俗到了极致,却又让 人哑然失笑。用手势比画出的“六”和“两颗钻石”即代表了“六爷”和“夫人”。姜文将这种电影文本与符号体系间的隐性互动运用得炉火纯青。
三.英雄主义情结关照下的男性形象
《阳光》作为回忆录式的电影,文本的表现上原本就添加了很多虚构和美化的成分,将电影的叙事过程嵌入到了一种英雄化的叙事策略中,使主人公的形象突兀饱满。马小军戴着父亲的勋章走正步照镜子,拍小坏蛋板砖,生日聚会上对刘忆苦的暴打,这些故事情节是姜文作为对自己青春岁月记忆的一种模式化搬演,他将强烈的英雄主义价值观注入到了电影所塑造的极具男性气质的主人公身上,完成了从“超我”到“本我”的回归。
姜文电影中的男性形象从来都不缺少硬汉的品质,对女性身体的占有是对男性自我身份的印证。《阳光》里马小军由于不能得到米兰的爱,转而投向了对其身体的占有。《鬼子》一开篇便是以男性视角为主导的叙事脉络,马大三与村里年轻漂亮的寡妇鱼儿在自己的炕上偷情,“寡妇”作为一种在以男性话语权为主导的社会中对男权缺失的女性的称谓,仅这一角色的设置就表现出了姜文对男权话语的有意控制。因为有了对自身身份的鉴别,马大三才能在最后关头被塑造成“英雄”去复仇。《子弹》是英雄形象的真正回归,张麻子作为土匪头子,一出场便是绿林好汉的架势,劫富济贫,英勇善战,就连“黄四郎”身上也闪烁着英雄主义色彩。臣服于他的有忠心耿耿的胡万,武举人这样助纣为虐的门客,也有貌美如花的花姐。他自身所散发的那种浑然天成的霸气,乡亲对他霸气的恐惧,这些都将黄四郎塑造成为了一个恶贯满盈的“伪英雄”。《子弹》的叙事和情节将“张麻子”的土匪形象过于神化,这种夸张的渲染,使得张麻子有了一个神性上的飞跃,最终英雄战胜了恶霸,却也只能回归民间——电影的结尾,张麻子骑着马跟在火车后渐渐远去——这个镜头是英雄人物向真实自我的回归,是神性向人性的皈依。
结语:
姜文电影带给国产电影的不仅仅是艺术手法上的独特创新,思想内蕴上的另辟蹊径,更是对电影体质的一种挑战。他敢于表达真实的自我,将导演中心制落到了实处,作为一个不多产但是“有产必火”的电影“作者”,向我们诠释了一个中国人的电影梦。但是,在他的电影中我们也看到了向主流价值观靠拢的苗头,作为一个要站着把钱挣了的倔强男人,他在《子弹》中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就“作者论”来说,笔者认为姜文可以算得上是名副其实了,当然“作者论” 从来就不是根据一部影片的表面价值来加以评论的,而是把影片看成电影创作者世界观的反映,“作者论”要求联系电影创作者的所有作品来分析他的世界观及其独有的艺术特点。就像上文中谈到的姜文的四部电影,都是对姜文的“作者”印记的最好明证,我们期待着他下一部更加耐人寻味的属于姜文的电影。
资料来源:《电影文学》2012年14期

论姜文电影的艺术特色

前言
姜文是演而优则导的杰出代表,他所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三部电影,每一部都耐人寻味,堪称经典。电影离不开电影作者,电影文本,电影修辞等构成要素,导演是一部电影的精神和灵魂,导演的性格和气质直接会影响到影片的特征和风格。电影文本是一部作品的主体,它主要包括人物,风格两个部分,一部影片的特色主要通过这几个部分进行表达。电影修辞是辅助导演更好表达作品的一种有效形式,影片采用的主要修辞对影片特色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电影作者,电影文本,电影修辞三个方面切入,来分析研究姜文导演作品的艺术特征,试图系统全面地总结其电影的艺术特色。
一,姜文电影的作者分析——诗人导演姜文
姜文自信甚至有点狂妄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浪漫气质。姜文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界为数不多的诗人导演,他的影片中透露着一种浪漫的诗情,浪漫出自他的主观真诚。他不追求客观上的真实,但追求美,其影片富有极强的力量和激情,常常透露出一种理想的浪漫主义。《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了一个男孩到男人的蜕变过程,电影包含了激情,昂扬,幻想等成长中所有的要素,它被称为中国唯一一部青春史诗。而《太阳照常升起》因其狂欢化,浪漫化的诗性被评为2007年度诗性电影。与第五代导演表现民族,祖国,时代不同,姜文是在寻找内心激情的道路。姜文认为导演应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所以他的电影总是表达他对于现实人生的真实感受。《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三部电影尽管题材有差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姜文主观世界里的生活和历史。“姜文的电影与他个人都有一种对应关系,《阳光灿烂的日子》全片贯穿了速度,力量,昂扬,幻想等成长中的所有要素,这基本上是他对少年狂的记忆。对于《鬼子来了》则是他对一个持续数年的疑问和思虑的一个小结,这个疑问来自于他13岁时看的《甲午风云》,电影讲了中日海战中,中国战败的故事。这一定是引起了他的恐惧和思考,恐惧吸引他不断地接触所能找到的历史资料,直到他要拍《鬼子来了》的时候,他说他好像都能闻到那股味,能感觉到那时候的光线。剩下的就是他要把这些感受拍出来。”差不多过了10年,他现在想讲的感受是“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所以《太阳照常升起》应运而生。
二,姜文电影的文本分析
(一)对人物的鲜活剖析:人物塑造的创新
1,反传统的人物塑造
姜文电影作品中有很多个性鲜明,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与传统电影中类似的人物有很大的不同,独特的人物塑造使姜文的作品拥有一种真实的生命力。比如《阳光灿烂的日文子》中的马小军,他生活在文革这个特殊的时期,但他不是众多文革电影中积极投入革命的“红卫兵青年”,他属于文革当中第三世界的人物——有一些生命被遗忘和放逐在两个世界之外,他们在政治上没有被打击,但也不是积极投入的“造反派”和“红卫兵”。“所谓第一世界的人物是指在文革中得到好处或清醒或盲目积极投入的人们,第二世界的人物是指被放置到政治上被打击被压抑的一方。”在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的人们都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时,这群军区大院的小孩则在无人管制的高度自由中进行着他们狂热的青春。当然马小军也并不是一般题材影片中的青少年,大多数电影对于青少年的塑造是非常正面的。他们善良单纯可爱,个个都是优秀模范生,即使开始有些缺点,但最后情节安排也会设置其改过自新,重新成为一个大好青年。这些人物如同“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一样单调枯燥,没有了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的鲜活。而相比之下的马小军则劣迹斑斑,在那个特殊时代他正处于人生中被塑造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然而通往正直,向上,美好的几乎所有道路都被切断了,在他的周围没有好人值得他学习,他开始放纵自己,不好好学习甚至逃课偷溜进别人的家中,对于米兰清纯的爱情中也掺杂着朦胧的性欲,当他用砖头狠狠拍下同龄小孩的脑袋时我们甚至看到了他的凶残。然而就是这个并不完美甚至有些坏的小孩却让我们感觉真实有血肉。《鬼子来了》中人物的刻画也非常独特深刻。关于抗日战争的殖民记忆,电影也巧合地参与其中,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红色经典《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等等,这当中我们看到的鬼子往往形象夸张,凶残而又愚蠢,抗日军民则个个朴实善良,英勇善战大义凛然。这样处理人物一方面迎合了我国的宣传,另一方面也树立起了民族优越感。而在电影《鬼子来了》中,姜文捕捉到了这个题材重新阐释的空间。他摆脱了多年形成的意识形态化的殖民想象,从另一角度进入殖民地民族的内部记忆,进而洞察出被侵略者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受的精神创伤,以及反抗中所呈现出的文化形态。片中马大三这个人物本分,善良但并不勇敢,小聪明,明哲保身,不敢承担责任,代表典型中国老百姓的生存哲学。马大三没有正面的抵抗,他表现出中国农民的劣根性,猥琐贪小便宜,民族意识淡薄。
2,人物综述法
《太阳照常升起》中,姜文对人物塑造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姜文想要揭示人性的立体复杂性.但他采用了一种比较少用的方法——人物综述法。人物综述法就是通过多个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来组成某一类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状态。姜文为了抽取人性的某个侧面,编制了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三个女人虽然同样疯狂,偏执,失去理智,但是她们各自又都有独特的应对爱情的态度。比如“疯妈妈”执着的爱,林医生狂野扭曲的爱,唐婶在浪漫的爱消退之后对肉欲的追求等等,都是女性爱情某个侧面的描写。而这些侧面汇集在一起,就是对女性复杂的爱情世界的整体性揭示。这种方法少有人尝试,姜文的成功探索对于电影的人物塑造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电影界的“稀客”:梦幻进而魔幻的电影风格
1,梦幻色彩风格
梦幻色彩是姜文区别于当代中国其他电影导演的最鲜明特征,姜文表示:“我就有意创造出一种梦幻的感觉,就是要把色彩鲜艳的,平常被人们所遗忘的梦在银幕上呈现出来给人们看。”《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讲述主人公马小军的故事就是现实与梦幻的掺杂。马小军并不强壮,不是玩伴中的孩子王,他渴望爱情,却又总是得不到机会。他想拥有一个美丽的女性朋友,所以他想象了他与米兰的第一次相遇,他想象米兰躺在床上看着自己的样子,想象自己与米兰跳舞时的情景。马小军在想象中开展另外一种生活,与他实际生活中奉行完全不同的处事原则。但这并不矛盾。在青春的岁月里,因为自己的弱小,我们习惯于用想象来编织美好,甚至打倒强者。片中的刘忆苦显然比马小军出众,是他们的老大也受女孩欢迎。马小军和刘忆苦是同一天生日,在生日宴席上,马小军看到刘忆苦和米兰打情骂俏十分生气,在他的心里充满了愤怒,他先教训了米兰一顿,然后又和刘忆苦大干了一架。当大家担心酒瓶真插到刘忆苦肚子里时,马小军手中的碎酒瓶不见了,画面中只有马小军没有凶器的尴尬的动作,原来这都只是马小军幻想。原来导演给我们讲述的并不是客观的真实,只是梦幻和现实交错的少年狂想。米兰实际上只是马小军的一个愿望和梦想,可是现实没有想象中的美好甚至还透露着血淋淋的残酷。
2,魔幻色彩风格
魔幻色彩是魔法和幻想统一的表达形式,幻想的关键因素是魔法,魔幻色彩的作品描述的就是一个凡事皆有可能的世界,它是以一种超现实的事物为内容的,其间有大量无法用科学理论来解释的事物和事件。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姜文打破了中国电影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梦幻进而演变成魔幻。影片的情节颇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细节与细节的连接上并无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处于一种疯魔的随意状态,建构了一座虚实迷宫。姜文曾表示这部电影是他的一场美丽春梦。从一开始那只“火鸟”叫着“我知道,我知道”出现,衔走树梢上的那双鞋开始,电影就超出了“现实主义”的范畴,走入了魔幻主义的风格。疯妈的抱羊上树,挖树煮石头的疯狂举动和健步如飞,飘草过河的不凡身手,绚烂的戈壁,行走在沙漠中的火车,铁道上鲜花中的婴儿,烈火焚烧的帐篷,众人狂欢的场面等等构造了一种超现实的梦境氛围,让观众不自觉地陷入了一种影像与时空共同织就的迷幻世界中。
三,姜文电影的修辞分析
(一)悲剧和喜剧:玩转黑色幽默
1,姜文眼中的黑色幽默
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大腕》是典型的喜剧,陈凯歌的《黄土地》,《霸王别姬》具有明显的悲剧色彩。而姜文的电影是悲剧还是喜剧就不那么明确。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里疯妈妈给她的儿子讲过一个叫《树上的疯子》的故事:树上的疯子看见树下的傻子对着井里喊:“13,13,13。”疯子冲着傻子喊道:“喂,傻子,你13,13地在叫什么。”傻子没有理会疯子,继续13,13的叫着。树上的疯子急了,从树上跳了下来,傻子用脚一绊,疯子摔了井里,傻子呵呵一笑,冲着井里叫着:“14,14,14。”很多观众听完这个故事都笑了。然而细细想来这并不是一个笑话,甚至这算是件挺恐怖的事情。这个笑话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黑色幽默,姜文曾经在接受采访时用这个故事作为例子来比喻他的电影,他表示笑完之后还能让人紧张思考的影片才是他的追求,他善于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示悲剧,引发观众深思。
2,黑色幽默在影片中的运用
影片《太阳照常升起》中有大段幽默搞笑的片段,比如“恋”当中的“女流氓”打电话事件,“摸屁股”事件,“夜探医院”事件,这些情节都是运用喜剧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的,演员夸张的表情动作和幽默的台词,让观众无数次发出笑声。笑声不是导演唯一想带给观众的,那种淡化了情感,在情的外衣下原欲追求的畸恋才是导演真正想着重表达的。另一部影片《鬼子来了》是姜文黑色幽默运用的最为娴熟成功的代表作品。片中有一个片段是审问日本军士花屋小三郎和汉奸翻译官董汉臣。按照“我”的要求,马大三,二脖子和舅老爷等一群大老爷们蹲在炕上,隔着布帘审讯两人。董汉臣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没有如实把花屋小三郎的话翻译给马大三他们听,他说的完全是他自己的心声。直到舅老爷一句“大家动手吧”时,他才连炮珠一样说了大实话,其实舅老爷的意思是把他们挪个位置。典型的心理和语言冲突造成了笑料。再比如日本兵一心求死,让翻译教他最难听的骂人话,而翻译官为了保全性命教了日本兵给马大三拜年的吉祥话,日本兵气势汹汹对着马大三喊着:“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使影片形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电影大篇幅的幽默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喜剧片,然而当马大三的村子被日本军队烧毁,村民被屠杀,当马大三人头落地全眼血红色时,观众会在发笑后紧张起来,思考着影片黑色幽默中的残酷,当人们笑过之后会被深刻的主题所震撼,久久不能忘怀。这就是黑色幽默带来的持久震撼。
(二)与观众“躲猫猫”:隐喻和象征的大量使用
1,隐喻的运用
《太阳照常升起》里充满了纷来沓至的符号,意象及隐喻,像《达·芬奇密码》般繁复,但一旦找到关键,就觉得此片非常清晰易懂。影片《太阳照常升起》的解读首先要从片名下手,“太阳照样升起”这句话在《圣经》中有记载,隐喻的是一种轮回。另外《太阳照常升起》片中有三种爱情模式,一种是疯妈妈的一见钟情,对初恋永不更改,痴心不悔的爱情。一种是唐婶罗曼蒂克幻灭后肉欲膨胀最终出轨的爱情。最后一种是林医生在爱情的美好外衣下,淡化情的部分对肉欲追求的畸形爱情。这其中隐喻了姜文对于爱情的解读。同时对特殊情境下疯狂,偏执爱情的描写也是对那个特殊年代的祭奠。
2,象征的运用
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中有大量象征事物,比如疯妈妈建造的石头房子,进入它的内部可以发现里面的结构错落有致,非常像一个人的心房,其实这就是疯妈妈的内心世界,里面东西齐整,然而当儿子去触碰时一切在顷刻之间破碎了,这就像疯妈妈的内心一样是破碎和脆弱的,儿子的仓皇而逃也象征着人的内心是不容许他人随意进入的。其实在姜文的第一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就有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手法,比如马小军的起跳和落下,表现一个人的一生。优雅的起跳代表美好的少年,起跳是阳光般灿烂的开始,而落下则是我们少年之后的平凡人生。
结语:
姜文和他的太阳帝国强大而有刚性,他是中国电影史上一大的异数,但同样带给了中国电影界巨大的惊喜。姜文自导的电影并不算多,但是他的独特气质和精神直接作用在他的影视作品中,让他的电影形成了强烈的个性特征。姜文的诗人气质造就了他的诗电影,他的男性魅力造就了他的性别电影,他的幽默造就了他的黑色幽默电影。其作品的鲜明艺术特色是中国电影界一次成功的探索,并为中国电影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我们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姜文跨越这个界限把他和他的电影一并带入经典的行列,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个更高的维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关连接  我与明星  相关明星  明星日历  提供资料 姜文,姜小军,Jiang Wen


szkl.net ©2006-2020用户协议  粤ICP备130284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