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手机》在各大卫视的热播,片中的人物关系、社会问题等在观众中引起共鸣的同时也是话题不断。而近日,关于陈道明790万天价接演《手机》的消息也传得沸沸扬扬,不到两天时间,再次传出谢霆锋将以900万的高价接演30集电视剧《剑侠情缘》,天价片酬刷新的速度,让人感叹“蒜(算)你辣”“够你狠”,而且业内人士称,演员片酬涨幅远远超越CPI。 尽管这些数字都没有得到当事人的承认,但电视剧明星的高片酬现象无疑在近两年愈演愈烈,今年这种涨价风潮随着几部投资上亿的重磅电视剧的推出而日趋白热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明星高片酬已经和娱乐圈的吸毒、车震、潜规则等丑闻一起,成为了妨碍电视剧发展的一大“公害”,只不过,比起那些暴露出来的丑闻,高片酬是更隐秘的一个毒瘤。 本报记者 潘媛 徐云霄 为您报道 谁操控了演员高片酬? 某资深制片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一个戏红了,演员火了,他涨片酬,我觉得这个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现在演员涨价太随意了,今年要多少,明年又是一个价位,后年又涨了,有时候一增加就好几万,而我们一个摄影师,他几千块钱拍一集戏,可能好几年都涨不了1000块钱。” 类型一: 一夜走红 片酬一涨就是十倍 演员片酬暴涨,最受关注的肯定是一些一夜成名的新人演员。他们从默默无闻,到突然间成为话题人物,首先到来的变化,肯定是片约不断,从而迎来身价的上涨。 去年引发最大争议的电视剧《蜗居》,捧红了两姐妹:海清和李念。如今,海清已经贵为陈凯歌钦点的电影主角,李念则曝光率骤增,经常上娱乐头条。据说,海清在拍《双面胶》时,片酬是每集4万,今年翻了3倍。而走红后的李念迎来了片约无数,据悉,李念日前在上海参加活动时亲口透露,她当初演一部剧只能赚5000元一集的打包价(包括机票等交通费用),如今涨了10倍之多。 比《蜗居》更早一点的是《奋斗》,这部戏几乎捧红了整整一批年轻演员:之前就有不小名气的佟大为、马伊琍巩固了圈内地位,再上一层楼;成名很早的李小璐迎来第二春;文章、朱雨辰和王珞丹更是一战成名。《奋斗2》的编剧石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希望能沿用《奋斗》原班人马佟大为、马伊琍等人,但他们的身价涨得非常厉害,《奋斗》之后,涨了10倍。” 类型二: 业内互相抬价导致片酬水涨船高 不可否认,国内电视剧市场近几年的题材跟风现象越来越严重,《亮剑》大火,于是无数的军旅题材匆匆上马;《暗算》大火,《潜伏》再火上加油,谍战题材热了好长时间了;《金婚》一热,立马就有很多家庭伦理类的电视剧宣布开拍…… 大热题材处处撞车,除了编剧功力之外,能否请到在这方面最好、最擅长的演员,就是制片方的制胜法宝。于是,在一段时间内,既有演技又有人气的类型演员便片约不断,很多时候,制片方只能靠提高片酬来吸引明星,这种互相抬价的行为,造成了已经成名的一线演员的身价一涨再涨。 尽管出于商业保密,这些数字都不为当事人所承认,但一线明星的片酬在圈内确实不算秘密:前几年军旅题材的火热,让硬汉类型的演员片酬上扬,据传《亮剑》让李幼斌片酬直接涨为15万,《士兵突击》让王宝强片酬涨为10万左右;而谍战类电视剧的火爆也造就了一批一线演员,《暗算》让柳云龙晋升为一线明星,片酬涨为10-12万左右;《潜伏》让孙红雷、姚晨片酬大涨,《潜伏》过后孙红雷涨到15万左右,姚晨也进入10万俱乐部明星成员。 现在,各大卫视在抢夺大题材大导演的电视剧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预热新《三国》,安徽卫视史无前例地血拼18小时特别节目预热新版《三国》,为让观众每晚提前5分钟看到新《三国》甘心舍掉1000万的广告。投资1.55亿的新《三国》,最终获得1.6亿的首播价。 各地卫视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得不购买制作精良、大牌云集的电视剧,而卫视的激烈竞争,给了大题材和热门题材电视剧制片方足够的底气,销路不成问题,投资便不在话下,砸钱行为便愈演愈烈,明星的片酬自然水涨船高。 类型三: 经纪人暗中操控明星片酬 昨日,一则谢霆锋接拍一部电视剧收入900万的消息成为点击率最高的娱乐新闻之一。报道引用电视剧《剑侠情缘》制作方海润影视方面的话说,谢霆锋最近好事连连,“拿金像奖已经抬高身价了,老婆张柏芝又生儿子,新闻很多。电视剧拼的就是收视率,民众喜欢看哪个明星,那他的身价自然提高。”该剧制片人张森表示,《剑侠情缘》初步决定拍摄30集,而谢霆锋以单集片酬30万元坐上男星电视剧片酬的头把交椅。 其实,即便是负面新闻也有可能让演员身价暴涨。在与伊能静的牵手门之前,黄维德只是一个在大陆工作的不知名台湾小演员,但一朝事发,黄维德名气大涨,据传拍《三国》10集片酬约80万人民币;去年9月接拍一部央视大戏,更盛传40集片酬约480万人民币。此外,海清《蜗居》过后,她经纪人直接把她的片酬涨到12万左右,还有和海清一起出演《媳妇的美好时代》的男主角黄海波,有人放话称,其如今的身价直逼孙红雷,每集近30万。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个价格肯定是虚高的,但这也不失为一种宣传方式。 对于经纪公司来说,身价是外界衡量艺人知名度的标准。经纪公司对每个艺人的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身价。一旦艺人有走红的迹象,经纪公司立即抬价,明星身价也是经纪人的业绩目标。有趣的是,其实明星的片酬也和菜市场讲价一样,报价和实价有很大差别,有时报价甚至达到实价的3倍以上。 演员高片酬让你我都成了受害者 有评论说演员的片酬就像绿豆、大蒜一样“豆你玩”“蒜你狠”。和演员片酬的疯涨相对应的,却并不是整个制作成本的大幅度提高,相关人士表示在整个电视剧的制作流程中,演员的片酬是涨得最快的,远远超过了物价飞涨———结果是,演员的高片酬带动了整个电视剧行业的震荡,从制片方到导演、演员、电视台直至最末端的观众,这个生存链上处处遭遇尴尬。 生存链之出品人 投资风险增加 资深制作人H先生感叹说:“演员的价格简直是疯涨,涨得我们脑壳都快晕了1而制片人L先生透露一线明星10万/集以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20万以上的我也听说过,但是我没有用过。”L先生说和明星谈价格是制片人的一项重要工作,不过这项工作的成效却并不是那么高,明星自降身价出演的情况在电影圈比较多,电视界就相对少。 那么,演员的片酬成本会在整部电视剧的制作成本中占到多大的比例呢?H先生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大概在2000年到2001年的时候,演员的片酬差不多只占整个成本的20%———35%,到了2004年、2005年,这个数据就已接近50%了,现在做一部电视剧,有时候能达到60%,甚至70%。”H先生表示演员片酬“溢”出来的部分,其中10%到15%要从其他制作费用中节约出来,他表示现在演员的片酬在成本中占到了“一半”的比例。那么这样的比例是否合理呢?L先生并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提问,而是表示:演员片酬在制作成本中占30%到40%是比较好的。 生存链之导演 请不起大牌演员 电视剧《江山风雨情》的主演阵容不可谓不豪华,唐国强、王刚、陈道明、陈宝国、刘威、鲍国安,但该剧当年的收视率却是当年南京地区收视率的最后一名。对于这个现象,导演陈家林很意外,他说过去历史戏演员的片酬只占总投资的30%到35%,现在50%都不止。“请不起了,去年6万一集的演员,今年就涨到10万,很多剧组都撑不下去了”。 生存链之演员 角色流失 自讨苦吃 去年年底,《蜗居》火爆荧屏,令张嘉译、海清、李念等男女主角的曝光率大增,知名度大大提高,片酬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其中,张嘉译已经在影视圈打拼多年,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好演员,但是《蜗居》令他成为了明星,H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他所知道的张嘉译的“增值”故事:“《蜗居》热播后不久,就有一部戏找到张嘉译,当时张嘉译一个人的报价就是12万元/集,但是这部戏的投资额到不了那么高,最后没有谈下来。”由于片酬原因,一个角色常常并没有由最理想的演员来演。 其实,在电视剧行业特别发达的韩国,早就有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凭借《我的野蛮女友》一夜之间在全亚洲爆红的全智贤,其演技和人气都毋庸置疑,曾一度成为韩国的片酬女王,但正是因为片酬过高,导致其11年没有出演电视剧,之后的电影作品也是寥寥无几,导致观众长期无缘看到全智贤的作品。所以说,片酬过高的苦果,最终还得由演员自己来吞。 生存链之电视台 用高价买“孬”货 虽然在和《三国》的收视竞争中落败,但电视剧《手机》在观众中的口碑非常好,有报道称《手机》已打破常规模式,演员片酬占全部投资60%。陈道明和王志文两位实力派演员首次联袂出演,为该剧增色不少,制作方也为此付出不菲代价。虽然陈道明表示拍《手机》已“自降身价”,但有消息称陈道明片酬达20万元一集,王志文每集收入亦有18万元,两人总片酬就已达千万,再加上梅婷、刘蓓等大牌“绿叶”,演员片酬已占全剧投资60%。当制作方只能用40%的费用进行其他工作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 从一位专业级观众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端倪:“到29集才出现了第一次的前后焦切换,我看国产剧不多,但对镜头处理的随意,从如何切入淡出就可以看出来,其实导演们都可以向柳云龙和钮承泽学习一下如何自恋,调度出‘我的梦想真的是想当电影导演’和‘至少也不能输给学生DV隘的镜头来。”L先生说:“就拿时装剧来说,有些剧一个角色一两套戏服就从头演到尾了,你可以知道制作费用到底有多少。”不过,《手机》的收视率总算还让人满意,但更多的情况是,有了明星的加盟,电视剧普遍都能卖个好价钱,然而有明星阵容却未必能有好的播出效果,因此电视台不得不为一些“腕大”却收视平平的电视剧买单。 中国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于朴也曾表达过相同的担忧:由于大腕演员酬金比例过高,其余摄制成本减少,导致剧组拼命压缩拍摄周期,很多剧组一个月要拍10集戏,主创人员严重超负荷工作,每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为压缩开支,剧组只得聘用大量民工,有的剧组,灯光、道具都只请一个专业人员当组长,其余都由民工顶替。以前拍戏基本都是正常工作日,演职员有充分的体力,演员还要体验生活、排练、写角色自传,如今这一切都省掉了。有的剧组为了抢戏重复进景、压缩景地拍摄,200个景压缩到150个,有些小的景干脆删掉了。 就这样,电视台冲着大腕演员的名声,花高价钱买电视剧,但结果买到的,却是一些降低了成本的次品。 生存链之观众 看的尽是注水剧 2007年,李保田曾经打过一个著名的“注水剧”官司。当时,李保田诉电视剧《钦差大臣》制作方“北京时代春天”公司违反合同,擅自“注水”将该剧从30集拉长至33集。最后虽然李保田输了官司,但是注水剧却是电视圈一个很典型的现象,情况之甚以至于广电总局拿“注水剧”开刀,去年央视影视部主任汪国辉透露,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已经向央视口头传达了三点意见,其中一点是不能播出30集以上篇幅的电视剧。 有影视公司表示,通过“注水”增加收入也是制片方的“无奈之举”,近年来影视制作的成本不断增加,尤其是演员的片酬是导致制作成本加速上涨的主要原因,且不说一线演员每集戏能拿到十几万的片酬,就连一些演了一两部热播剧的二三线演员的片酬,在一部戏的播出前后片酬都有可能成倍的增长。成本猛增导致制片方不得不想尽办法增加销售收入,电视剧都是论集卖的,因此“注水”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然而,注水剧的最直接受害者当然是观众,将原本的故事情节打散,画蛇添足地增加许多无关痛痒的镜头,不仅浪费了观众的时间,而且硬性灌输给观众很多垃圾内容,对于观众而言这绝不是一种舒服的观剧体验。 除此之外,很多广受欢迎的电视剧在拍摄续集时,都希望能邀请原班人马出演,但由于演员的片酬随着走红程度的提高,也开始暴涨,观众也很难有机会再看到原班人马出演的续集了。目前记者得到的消息是:《奋斗2》因为演员的片酬集体猛增(高达十倍)而面临换人的尴尬局面。 本组稿件配图均据网络 明日预告 面对明星片酬疯涨这个隐秘的行业毒瘤,电视剧行业应该如何应对?在演员高片酬的压力下,影视剧路在何方?如何规范影视剧市场?请看本报明日调查报道。 |